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慢性便秘的原因有哪些?不同原因治療不一樣!!!

慢性便秘的原因有哪些?不同原因治療不一樣!!!

便秘的發生可能有很多原因,例如大便通過結腸的速度太慢。當食物在結腸時間越多,吸收的水就越多,糞便變得越硬,造成解便更困難。每週排便次數少於3次的人可能有便秘問題。有時便秘通常需要就醫處理。本文介紹便秘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治療。

糞便是如何排除?正常腸胃道生理機轉?

糞便排除生理機轉是,食物經過胃部及胃部受到擴張,引起胃、結腸、十二指腸和結腸反射,將小腸消化吸收後的固體廢物,由小腸蠕動運送到結腸,接著到直腸和肛門,直接排除體外。結腸由升結腸、橫結腸、降結腸及乙狀結腸組成,主要功用為吸收水分及電解質。

結腸每天從小腸吸收1.5公分水分,糞便排出200~400ml水分。結腸主要吸收水分並將運送糞便到直腸,直腸可以藉由蠕動將肛門放鬆,引起排便反射而正常排便。但是可能大腦意識改變無法出現反射作用,糞便會一直待在直腸,可以正常排出為止。如果糞便太硬或太乾,會影響正常排便引起便秘。

從升結腸到乙狀結腸移動的高幅傳導性收縮(high-amplitude propagated contractions; HAPCs),主要作用將糞便移動至直腸,只要出現收縮,就能幫助糞便向前移動ㄧ段距離。

慢性便秘的定義

一般便祕表現為排便次數減少、排便量減少和排便感到費力。排便次數減少意思是指每週排便<3次。慢性便秘是指便祕的時間長達6個月以上。

慢性便秘原因有哪些?

原發性便秘

原發性便秘-便秘的主要原因是結腸功能異常或排便障礙。原發性便秘原因分為功能性便秘、結腸慢傳輸型便秘(STC)和排便不順。

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也稱為常態性便秘,最常見的便秘方式。可能出現腹脹和腹痛不適症狀,治療先給予高纖維飲食或滲透性瀉劑。功能性便秘的羅馬Ⅳ標準:診斷前症狀出現6個月以上,符合症狀3個月以上:

   必須包含以下兩個或多個:>25%的排便感到費力;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>25%的排便為大塊糞便或硬便;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>25%的排便有不乾淨感覺;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>25%的排便有肛門直腸阻塞或阻塞感;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>25%的排便需要用手輔助;
   每周自發性排便<3次。
   不用瀉藥時很少出現稀糞
   不符合IBS的診斷標準

結腸慢傳輸型便秘(STC):通常指大便通過結腸特別緩慢,高幅傳導性收縮(HAPCs)頻率降低。通常每週排便少於一次,也不會出現便意,有可能有腹脹和腹部不適症狀。大腸無力症(Colonic inertia)原因不明,可能是大腸蠕動過慢,導致排便頻率可能ㄧ週一次或更少。大部分只要多吃高纖維飲食就能改善,嚴重可能對纖維和軟便劑沒有幫助,經醫師評估是否生物反饋治療或考慮手術療法。

排便不順:排便不順的最主要原因是骨盆底肌肉群異常和肛門括約肌功能異常,腸道腫瘤、直腸脱垂和腸套疊等結構異常是比較不常見原因。主要發生於煩躁不安和無視便意導致輕度障礙的人,常見使用手指進行直腸排空。除了給予高纖維飲食,可經醫師評估使用灌腸或塞劑。

續發性便秘

引起便秘的藥物:便秘是很多藥物的副作用,像降血壓藥物、抗抑鬱藥、口服鐵劑、鴉片和大麻素之類的止痛藥、抗帕金森藥物、抗癲癇藥物和抗組織胺藥物都與便秘副作用有關,可以與醫生討論便秘情況並尋求協助,是否更換藥物或使用瀉劑。

神經系統疾病:自主神經、糖尿病和其他內分泌疾病等涉及神經系統疾病可能導致便秘。脊髓損傷、帕金森症和多發性硬化症等神經系統疾病會影響腸道。除了給予高纖維飲食,可經醫師評估使用瀉劑。

腸道結構異常: 直腸變型、巨結腸症、腫瘤就會導致便秘問題。加強高纖飲食及運動,如果效果不好,經醫生評估是否手術治療。

如何改善便秘

如果想要改善便秘,可從日常生活習慣開始改善,多吃高纖維蔬菜水果、正確喝水及規律律動等等。

延伸閱讀:我便祕了,怎麼辦?營養師秘訣大公開

 

發佈留言